客户服务
在线咨询
返回顶部
2025 年 2 月 26 日,中国民族卫生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建工集团党校顺利举行。协会会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吴英萍、协会常务副会长颜晓文、会长助理张育铭等出席会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铂而斐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元善主持会议。
会议伊始,颜晓文副会长强调团体标准制定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指出协会承担六七十项业务,标准化建设对规范行业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制定标准数量不足,与行业需求差距大。他要求各分会梳理标准需求,分类整理后提交至专业委员会,并强调协会将加大资源投入,推动标准制定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响应国家政策,以标准化体系建设为核心任务,提升行业规范性和运作效率。
会议期间,王金玉教授详细解读团体标准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强调团体标准需与法律法规相配套,并融入专利技术以推动产业创新。高小蔷提出“用标准管标准”的理念,围绕卫生健康标准在监督中的作用展开讲解。李娜阐述团体标准的作用及编制流程,强调标准应立足科研、符合国情并融入专利技术以推动产业创新。
在案例分享环节,马锦亚介绍健康饮水专业委员会的发展历程及挑战,强调团体标准需满足市场需求,但也面临人才短缺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蒋学超阐述中医脊柱健康测评标准的创新成果,指出传统中医对硬组织系统研究不足。刘步优分享中国抗衰老协会在抗衰老领域团体标准制定的实践,提到协会通过专家共识和产学研协同构建多维度的抗衰老标准体系。
本次会议中,甘元善董事长围绕民族卫生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工作调整与未来发展,系统阐述了协会在团体标准化领域的最新布局。甘元善董事长强调,协会将以 “市场主导、创新驱动” 为核心原则,优化标准全流程管理:从立项前的专家预评估、草案打磨,到立项审查、社会公开征求意见(30 天)、专家评审、报批发布及后续复审(一般三年一次),形成闭环管理。他提出 2025 年力争立项 50 项标准并推动 20 项落地,并计划通过走访分会挖掘需求、举办 2 - 3 次专题培训会、邀请行业专家加入技术委员会等方式,扩大专家队伍规模至 100 人,覆盖医药、健康饮水、干细胞等细分领域。此外,协会将加强与国家卫健委、国家标准委的联动,探索标准与法规衔接机制,并推动优秀团标转化为国家标准,同时通过数字化平台提升标准制定效率。他呼吁各分支机构提前谋划、尽早启动标准研制,以抢占市场先机并提升协会的行业影响力。
会议最后,吴英萍会长总结,会议站位高远,取得圆满成功。她指出,会议提升了大家对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交流了团体标准制定的现状与经验,找到了不足,明确了发展方向。吴会长强调,团体标准补充国标、行标,响应市场、推动创新,需“先占位后完善”。协会在抗衰老和健康饮水领域制定的标准推动了行业发展,但仍面临人才匮乏、协调不畅、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吴会长提出四点要求:完善制度,严格管理程序,确保质量;提高水平,组织内部交流与培训,2025 年底前完成首批 10 项标准制(修)订,2026 年扩展至 20 项;搭建平台,加强数字技术应用,加强智库建设;加强国际合作,推进中医西医兼容、中外医院医学合作,总会将提供支持。吴会长最后强调,协会承担引领民族卫生健康行业发展的重任,标准化工作需各方共同努力。协会将构建卫生健康团体标准化体系,为健康中国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为中国民族卫生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推动卫生健康领域的标准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铂而斐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重要成员,将积极响应协会的号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共同为标准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